1.散打王柳海龙不是5月底接受了日本高手的挑战么?
2.超级散打王柳海龙是什么时候受伤退役?
3.中国武术的发展前景怎样?
散打王柳海龙不是5月底接受了日本高手的挑战么?
柳海龙19岁便荣登中国散打王宝座,此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在中国武坛缔造了一个独孤求败的辉煌时代。不仅如此,国外不少武林中人更是把柳海龙当成了中国功夫的代言词。出道数年来,向他主动邀战的世界高手比比皆是,无论是势如破竹的空手道,还是号称天下无敌的泰拳,在柳氏劈挂面前无一不俯首称臣。而在缔造了一段中国功夫神话之后,柳海龙却选择悄无声息地淡出了人们视线。是激流勇退还是另有隐情?时报记者近日几经辗转反侧,在珠海训练基地终于找到了柳海龙。
两年多来,关于散打王柳海龙的传言,坊间版本不胜枚举,但多不靠谱。近日,隐匿江湖多时的柳海龙现身广州,一改往日的桀骜不驯,如今的他低调不少,少了几分往日风火,代之的则是几分书生气和稳重成熟。尽管久疏拳台,昔日的散打王略显发福,但柳海龙依然保持着一副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的作派,让人一眼便感觉精神十足。
不经意地告别训练意外受伤
2005年12月23日,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作为中国散打急先锋,柳海龙照常准备着手到擒来的挑战。他如何也没想到天河决战竟成绝唱,那晚仍贵为中国散打旗帜性人物的柳海龙并非主角,这似乎预示着一种不祥征兆。对手带着“保镖”的光环而来,抢走了风头,以往总是票房宠儿的柳海龙第一次感受到了莫名孤独。
当晚在与俄方次重量级选手阿扎多维奇的交锋中,技高一筹的柳海龙数招制敌,为中国队拿下关键一分,重新找回了“散打王”感觉。尽管镜头更多地对准了更有噱头的“保镖”,但是这场看似轻松实则艰难的取胜却让柳海龙逐渐走出了心理阴影。
天河之战让柳海龙的希望之火重燃,2006年3月,柳海龙被征召进入国家队,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武术比赛。在席卷了国内外数项桂冠的柳海龙看来,能够亮相北京奥运会并能如愿夺冠,将是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因此,柳海龙兴奋不已。不过天有不测风云,正当柳海龙全身心地投入国家队训练时,一次意外受伤却让这个山东小伙不得不过早告别了自己钟爱的拳台。
国家队队医对柳海龙的伤情进行了拍片确诊,结果是左手小臂骨折。柳海龙然后便到医院进行了手术,时间持续了近一个半小时,医生在骨折处打了钢板,并钉上了六个钢钉。回忆起当时情景,柳海龙仍然心有余悸,“受伤的时候都蒙了,觉得一切都完了。手术更是疼得不得了,期间医生一直用止血带勒住我的胳膊,一个多小时不流血,整个胳膊都是麻木的。”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无奈之下,柳海龙只能中断了正常训练。在集训队竞争激烈的残酷事实面前,从未服输的柳海龙流下了伤心的泪水,这次意外受伤也让他最终选择了退役。
退役后澳门求学日本人放话挑战
退役后柳海龙并未就此沉沦,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下,柳海龙决定弃武从文,趁着年轻到象牙塔里充充电。在朋友介绍下,柳海龙来到了澳门理工大学,开始了工商管理和法律课程的学习,“当时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多读点书,也正好换个环境,调节一下自己的心情。”
没有了昔日的鲜花和掌声,柳海龙的心逐渐平静了下来。“当运动员时,总觉得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更多东西。现在有了这机会,就得好好去珍惜。我告诉自己,学习不是要混文凭,而是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学会去用不同的、更成熟的角度去看待和理解问题。在这两年时间里,我感触最深的是,人要想在人生之路上有所作为,在面对顺境逆境时必须学会尽可能做到宠辱不惊。”柳海龙若有所悟地说。
柳海龙从未将曾经钟爱的散打轻易释怀,求学期间,他一直怀揣着一个梦想,那就是如果国家队还需要自己,自己仍会义无返顾地为国效力。为此,柳海龙始终坚持身体锻炼,为的就是准备着这一天的到来。
毕竟是曾经威风八面的中国功夫王,一名习练泰拳的日本人听闻柳海龙在澳门后,通过一个拳赛推广人放话,表示要向柳海龙发出挑战。“那人当时很嚣张,说我是中国散打第一人,只要打败了我,就等于打败了中国功夫。”满腔爱国热情的柳海龙愤怒了。虽然退役后一直没有系统训练,而且左臂里的钢板和钢钉还未取出,但是柳海龙毫不犹豫便答应了接受日本人的挑战。
“这挑战无论如何也要接受,如果我不接,日本人笑话的就不是我柳海龙一个人,而是整个中国功夫。不管结果如何,我都要奋力一搏。”柳海龙坦言不太了解对手,只知道他是练泰拳的,在欧洲拿过不少金腰带,“我对泰拳并不陌生,2001年和2002年在广州,我两次击败了泰国的泰拳好手,心理上还是有点优势,至少不会怵。”
再做手术拆钉恢复训练应战
既然决定应战,第一关便是拆除钢钉。“当时是硬着头皮去医院的,”柳海龙说,“手术进展不是很顺利,只取出了四个钢钉,然后医生又从骨头上挖了个洞,才全部拿了出来。”之后,柳海龙马上着手联系恢复训练事宜。在中国泰拳队主教练李建平的帮助下,柳海龙在珠海国家泰拳训练基地内重新起航。2月25日,柳海龙从广州驱车来到珠海,正式开始了恢复性训练。
对于即将面临的挑战,柳海龙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他表示,近期的恢复重点首先是强化体能,“由于长期缺乏系统训练,现在的体重仍然不是太理想,还是先沉下心来,好好地把体重给降下去,把体能给提上来。毕竟技战术的东西,以前的基础还是很扎实的,但是这些都得有体能作保证。另外,在结束体能强化训练后,我还将去一趟泰国,接受当地知名泰拳教练的指点。与日本人的比赛是在5月23日,现在还有近三个月的时间,我一定不会让关心我的国人失望的,届时我将以最佳状态强势复出。”
柳海龙历年战绩——
2000年:中国散打王
2000年: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75公斤级冠军
2001年:九运会暨全国武术散打锦标赛75公斤级冠军
2002年:中泰对抗赛“金腰带”获得者
2002年: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超级散打王”获得者
2002年:第一届世界杯武术散打赛80公斤级冠军。
2002年:成为中国超级散打王
2003年:全国锦标赛冠军
2003年:再度成为中国超级散打王
2003年11月:中国澳门世界锦标赛80公斤冠军
2003年12月7日:获得世界自由搏击IKF金腰带
2004年1月2日:获得2003年度中量级散打王
超级散打王柳海龙是什么时候受伤退役?
2006年1月中旬,柳海龙随国家队到西安的国家散打队集训基地训练,那次集训是中国散打队的第一次北京奥运会选拔。3月11日上午,柳海龙在与80公斤级名将张开印进行对抗性训练时以一记转身鞭拳打在对方的额头上,额头骨非常硬,挨了重重一臂的张开印倒没事,但柳海龙的左手小臂骨却骨折了。当天下午,柳海龙被送到医院做手术,在骨折处放了钢板,钉了6枚钢钉,缝了12针。作为散打选手的柳海龙以前小伤不断,但没有受过大伤,都不用动手术,那次受伤让他深刻感受到受伤是对运动员运动生命的直接毁灭。
受伤后,柳海龙从西安回到了广州解放军体院,每天跟着解放军散打队训练。由于手臂有伤,柳海龙的训练并不正常,他不可能进行对抗性训练了,甚至不敢打沙包,每天主要跑跑步、练练腿法。
2006年9月,国家散打队在西安集训进行奥运会的第二次选拔,柳海龙本想做最大的努力留在国家队,当时他的伤虽然已好了很多,但还不能进行对抗性训练,因此他只能放弃。10月3日,柳海龙离开了国家队。他考虑再三,决定要求回到在广州的解放军队。回广州后,柳海龙打报告给军体院要求退役,当时军体院不同意,柳海龙做了很多工作,直到2007年3月,军体院才批准他退役。
中国武术的发展前景怎样?
中国武术的发展前景
中国武术具有哲理性,技击性、健身性、娱乐性等文化特征并与世界体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它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大众体育、哲学、美学、医学、语言、文化艺术等世界体育文化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已逐步形成独立的、庞大的文化体系--武术文化。事实证明,武术是最能适应人类发展趋势的,从而也容易成为世界人民热烈追求的未来体育文化。武术推向世界的先决条件已经具备,武术走向国际化已成为发展趋势。
为了加快武术走向世界,中国武术的发展应采取如下的措施:
1.把式术纳入完善的正规教育体系
武术的文化特性是使它自古流传至今不衰的根本原因。而任何一种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想使中国武太真正走向世界,就非把武术纳入完善的正规教育体系不可。我国虽已从60年代开始,就把武术列入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但实践并不成功,武术教育很开健全,甚至落空。究其原因,主要是武术在学校体育的地位很低,武术师资严重不足。为了扭转这种落后状态,首先要确立武术的应的地位,把武术作为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要树立武术教育的长远目标:第一步是使武术成为国家的体育文化体系,逐步把武术纳入完善的正规教育体系,成为大、中、小学和军事训练必不可少的体育内容,使每个学生和每个战士都懂得武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步是逐步使武术成为国际的体育文化体系,大力推广武术,使它成为中华民族走向世界、向奥运会贡献的第一个体育项目。还有,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加强武术教育。例如采用多种形式办学来大力培训武术师资,适当增加武术教学时数和改革武术教学内容,创办高等武术院系,加强学校武术研究等等。
2.切实做好国内各项基础工作
武术走向世界,国内是基础。努力做到“武术技术要规范化、武术理论要科学化、武术活动要社会化“。
3.套落运动与技击运动同时并举
套路演练、技术格斗这两种武术运动形式都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都应继承和发展。中国武术今后的发展,应采取套路运动与技击运动同时并举的方针,在积极发展套路形式的同时,加强技击格斗的研究,走国内普及、国际推广的道路。在武术散手、推手等对抗性项目中,许多武术格斗的技击方法还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今后应在技术传统化、规则合理化,器材服装民族化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以能早日列入奥运会或世界运动会的竞赛项目。武术套路形式的今后发展,则应努力做到:动作套路规范化、理论科学化、训练系统化、竞赛制度化。
4.通过多种办法大力推广武术
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武术要走向世界还需要一个推广过程。今后要利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种方位、多种层次,大力推广中国武术。例如举办各种武术节、比赛、培训班,派遣优秀运动队在国内外巡回表演,优秀教练员外出讲学、指导,以及刊、图书、广播、影视、声像等传播媒介进行宣传、推广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