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最震撼-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布什

tamoadmin

1.美国对中国奥运会的评价是什么

2.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评论

3.为什么说北京奥运会是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美国对中国奥运会的评价是什么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最震撼-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布什

布什

中国政府和人民给世界各国人民奉献了一场壮观、成功的奥运会开幕式。其精彩程度令人难以置信。

“奥运会为人们提供了到中国并观察中国的机会,同时也使中国人看到了世界,有机会同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交流。”这是布什对北京奥运会的评价。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评论

日韩媒体充满赞叹

作为有影响力的两个亚洲邻国——日本与韩国的媒体,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赞叹溢于言表。

8月8日晚,日本共同社总结出本届奥运会“三最”:

一是有204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刷新历史纪录,包括首次参加奥运会的图瓦卢和黑山共和国(还应该包括马绍尔群岛共和国——本报注)。

二是参加开幕式的各国首脑超过80名,为历届奥运会最多。

三是日本派出了本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代表团,由576人组成。

日本NHK电视台现场直播了整个开幕式。也许因为精彩迭出、悬念环生,在直播过程中,NHK电视台主持人七八次惊讶地发出“唔”声,尤其当“飞天女神”将银色的五环标志立体地呈现在“画卷”中央时,主持人问身边的同事:“唔,怎么立起来的?”主持人对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更是佩服有加,直播解说中,五六次由衷地提到他的名字。

8月9日上午,很多邻居和《青年参考》报驻日记者打招呼时,都省去了日常寒暄用语,直接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太棒了!”听到这样的赞誉,作为在海外的中国人,那自豪感就甭提了。

据《读卖新闻》网络版披露,虽然NHK的转播被称为“现场直播”,但日本观众从电视画面上看到开幕式时,比中国央视直播晚了10秒钟左右。但这并没有妨碍日本观众对开幕式的喜爱,和本报驻日记者一起观看开幕式直播的邻居内村松子很肯定地说:“这给下届奥运会开幕式出了难题,要想超越将非常困难。”

日本时事社一篇题为《奥运会促使中国成熟向真正的国际化国家蜕变》的文章说,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北京奥运会的举行很可能成为左右中国前进方向的分水岭。

8月9日,《朝日新闻》、《北海道新闻》等日本媒体都以头版头条、用六七个专版报道了开幕式盛况,其中《北海道新闻》罕见地以“中国威信高扬·奥运会开幕”为头版大标题,盛赞了开幕式。自称“经常对中国政治异论”的日本东京都知事(市长)石原慎太郎也出席了开幕式。石原对开幕式上的礼仪人员印象深刻:“个个身材高挑,相貌出众,那种美女如云的景象,我从没看过。”他还说:“中国的大学生志愿者真的又亲切又有礼貌。问了之后才知道,他们都是义务帮忙的。”

韩国媒体同样充满了赞叹:韩国联合通讯社说,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让神话成为现实,为全世界65亿人完美呈现了“满汉全席”——单凭观赏就能饱尝艺术之美的杰作。报道说,整个开幕式表演,始终围绕着天人合一的主题,色彩的海洋与人融为一体,精彩的表演令人目不暇接。韩国《中央日报》则说,开幕式的精彩场面一环扣一环,抓住了观众的心。

美欧:“布什的鼓掌发自内心”

一向对中国挑剔有加的欧美媒体,也罕见地一致称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今日美国》报记者在现场以博客方式进行报道。其中一位记者注意到,一位来自伦敦的观众通过短信给英国广播公司记者发出感叹:“2012年我们怎么比得上(北京开幕式盛况)?”

美国全国公共电台(NPR)报道,若希望见到一个具有民族主义奥运开幕式的人,8月8日要失望了。这场充满艺术性的开幕式所代表的,是中国引以为傲的经济发展。开幕式表演并未带有政治性,另一方面,它甚至还有些奇异。

加拿大新闻社8月8日报道说,场面伟大壮观,有些运动员说自己有幸代表国家参加第29届奥运会,感到很自豪。而加拿大《环球邮报》更称:“中国征服了世界。”

法国国家电视台评论员在解说时评述:“这是最美的奥运会开幕式!”法新社评论说,“从古老的朝代到现代大国,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描绘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历史。”

英国BBC电视一台和欧洲体育台都进行了实况转播,BBC主持人休·爱德华兹在实况转播时评论说,开幕式充分显示了中国人的自信。欧洲体育台主持人说,北京奥运会的规模超出想像,它简洁、超常、令人惊叹。

英国《卫报》记者还在体育博客中说:“这(开幕式)比《狮子王》还要精彩!”英《独立报》网站在题为《中国向世界敞开大门》的报道中说:“2008名鼓手擂出的鼓声如同滚雷,是开幕式的完美倒计时方式,它展现了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文章说,开幕式盛况并没有用熊猫、大红灯笼和舞龙等中国元素,但却在数小时内呈现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报道还说,布什的鼓掌“不是礼节性,而是发自内心的,次数超过往常”。

为什么说北京奥运会是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

北京奥运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运动会

这是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今天在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上,向世界、向十三亿期待完美评语的中国人所说的一句话。

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就是这样一个无与伦比的开幕式。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在世界的惊呼声中,在“鸟巢”中央舒展开史诗般的中华历史长卷,与此同时,焰火组成的巨大脚印,从中轴线南端,跨过明清两朝巨大的帝王建筑群落,停留在在中轴线北端一组以“鸟巢”为代表的奥运建筑群上空。刹那间,五千年的中华古老文明与百年奥运激情拥抱。

高科技的巧妙运用,使“鸟巢”内外产生了只有在魔幻小说中才出现的神奇景象,令世界感到震惊。无怪乎曾多次批评中国的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现场,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十三亿人的震撼力。

史诗般的开幕式之后,北京奥运开始为整个世界制造快乐。

“水立方”最早引起了世界尖叫。菲尔普斯在这里成就了一人夺得八金的“菲尔普斯奇迹”,一个人搅得整个美国举国上下一片欢腾。

奥运金牌版图扩大,有时会点燃一个国家的热情。在北京奥运会之前,印度人每次在奥运金牌榜前都十分沮丧。他们通常要越过几十个国家才能看到自己国家的名字。

在韩国,选手们在北京奥运会上每夺一块金牌,总统李明博的支持率就会上升一至两个百分点。

而这一切的发生,应归功于北京奥运杰出的组织工作。

夺牌呼声甚高的埃及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哈桑在比赛中失败了。赛后他说,除了对不起自己的祖国外,还对不起北京奥运村可口的饭菜。

十七日夺得女子三千米障碍跑金牌的俄罗斯选手萨米托娃赛后则说:“我没有期待打破世界纪录。但天气这么好,所有条件都很有利,体育场这么棒,观众又这么热情。这就是我打破世界纪录的原因。”

北京奥运会在给世界制造快乐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莫大的享受。中国运动员在此届奥运会上获得了金牌总数第一,整个北京城都弥漫着胜利的气息。

以色列总统希蒙?6?1佩雷斯在北京说,当他穿过北京街道时,他看到的是一个全新的北京,给他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人们脸上开心的笑容,“人们微笑,是因为他们的内心感受到了微笑的理由”。

在赛场上,没见过太多世面的中国观众有时快乐得像个孩子。在任何一个比赛场馆,他们会为中国选手的每一个动作呐喊助威,“加油,中国”的声浪此起彼伏。不过,他们的热情有时可能会过了头,甚至为此受到了自己支持的运动员的斥责。

不过,中国观众正在迅速成长起来,尤其是中国运动员的金牌数以惊人速度上升时,外界吃惊地发现,中国观众不仅未没有得意忘形,而是更友善、更从容地面对世界。当牙买加运动员博尔特在“鸟巢”打破第二项短跑世界纪录后,现场九万一千名观众齐声为他献上“生日快乐”歌。

在北京奔忙于各比赛场馆且乐此不疲的布什,在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时说:“我认为奥运会为人们提供了到中国并观察中国的机会,同时也使中国人看到了世界,有机会同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交流。”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之前,西方一些媒体多少带有偏见的报道,令不少运动员对北京的空气质量心生疑惧。于是,便出现几个美国运动员带着预防污染的口罩抵达北京的奇怪景象。不过他们很快就发现,实际上,那天北京的空气质量与他们的出发地纽约差不了多少。

现在,整个世界都不得不承认北京从申奥成功以来所取得的成就。

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男子跳高冠军的俄罗斯运动员安德烈·斯林诺夫说,对比以前的北京,令人觉得特别惊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生如此巨大的的变化。他觉得,只要中国人想做的就一定能够做到。

中国花七年的时间,倾全国之力打造的奥运之城,自开赛以来运转自如:人们如潮水般地从新建的地铁里向场馆涌来,又如潮水般地退去,一切井然有序;数万境外记者在清新的空气中,闻着五十万盆摆放街头的鲜花散发的幽香,走街穿巷,与中国民众零距离接触。

北京豪迈地宣称,已完全兑现申奥时提出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同时,不仅使这座城市的某些基础设施提前十年完成,也为未来中国人的生活提出了一个更高的标准。

国外来访者或许还会惊讶地发现:这座拥有数千年建城史的北京具有惊人的接受新鲜事物的勇气。

在这座古老城市的中央广场右侧,一座巨蛋造型的国家大剧院与中国最后一任皇帝的故居——紫禁城为邻,它与造型古怪的“鸟巢”曾一起受到人们的诟病。而如今,它们都已成为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六朝古都的北京通常是政治的和庄重的。因为奥运会的缘故,古老文明与现代元素在这里加速交融在了一起,北京因此变得从未有过的年轻和快乐。

年轻与古老的北京在这里共同创造出了无与伦比的奥运,这是带有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文明印记的奥运经典,这样的经典绝对是无与伦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