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京奥运会海外观众或无法全额退票,官方是如何回应的?
2.“日本制造”越来越不行?东京奥运奖牌质量低劣,暴露冰山一角
东京奥运会海外观众或无法全额退票,官方是如何回应的?
奥组委承诺会退还票面金额,但是不会退支付的手续费以及酒店和机票取消的费用。刚开始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也许很多人都会误会,明明购买了奥运会的门票,如今没办法进去观看了,难道不能够全额退费吗?
官方的回应是,会退还票面金额。而所说的无法全额退票,是指当时支付的手续费,以及订酒店和机票时取消的费用。截止到目前为止,京东奥运会已经向很多海外居住者出售了63万张的奥运会门票,退费肯定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尤其是不能够退还手续费。作为一个局外人,我认为官方这样的做法并没有太大的问题。首先门票的钱是能够全额退的,没办法退的是手续费,但是这些手续费并不是奥运会收取的。
举一个例子,取消机票的话,那么这笔费用肯定是航空公司来收取的,取消酒店也同样如此,酒店也会收取一定的手续费。这笔钱本身就不是奥组委收取的,难道你还指望他们能够把这笔费用都退给你吗?这就像是你买了一件衣服,想要去参加活动,但是突然活动取消了,难道你指望活动的主办方能够帮你把衣服的费用报销了吗?其实有很多人并不会损失太多的金钱,因为想去观看奥运会酒店和机票,肯定都是要提前预定的,而大部分的酒店或者机票取消都是免费的,只要能够符合相关的规定就可以了,正常来说是提前24小时退费,不收取任何手续费。
不过以上纯粹都只是个人看法而已,大家不喜勿喷,在这说没办法退票完全是京东奥运会的事情,和我们并没有多大的关系,我们就只要做好一个吃瓜群众,在这里静观其变就可以了。
“日本制造”越来越不行?东京奥运奖牌质量低劣,暴露冰山一角
奥运会奖牌的质量其实是工业能力的体现,从这一点上来说,日本已经不那么灵光了。
2021年8月23日晚,东京奥运会女子蹦床冠军朱雪莹在社交媒体上吐槽:日本制作的金牌竟被轻易抠掉一层“皮”。她并非故意,只是以为金牌脏了,就稍微蹭了蹭,结果一块表面涂层就没了。
要知道,日本方面一直在吹嘘东京奥运会奖牌的“优越”——5000枚奖牌是从78985吨废弃电子垃圾中提取的贵金属制作。但问题是,一向闻名全球的“日本制造”,这次却不灵了。东京奥组委甚至公开向运动员喊话:不要在获奖时“咬奖牌”。
相比之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金镶玉”奖牌是“一旦拥有别无所求”,抗冲击性、安全性都很靠谱。就连奖牌缎带都经过高 科技 纳米处理,不仅能够防水、防蛀、防污,防火,而且永不褪色。
莫斯科时间2021年1月7日,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艺术体操冠军的舒库里希娜遇到不幸,她的公寓突发火灾,卧室里收藏贵重物品的柜子完全被烧毁。而唯一完好无损的是她2008年夺得的金牌,连缎带都基本保持原样,堪称奇迹。
京奥的奖牌可谓是真金不怕火炼。东奥的奖牌与之相比,既掉价又粗劣。
而这13年,也见证了“日本制造”一步一个台阶走下神坛的过程。尤其是近年来,“日本制造”掉链子的次数越来越多:
2015年,高田公司正式承认其安全气囊存在致命缺陷,在重压之下向公众道歉。
2016年4月,三菱 汽车 承认从1991年以来,一直在使用与法规不同的违规实验方法,对油耗数据进行。为了使从2013年开始起生产的4种车型达到标准,还篡改数据。
2017年6月,高田集团在日本申请破产保护,宣布由宁波均胜电子控股的美国KSS公司以15.88亿美元收购其主要业务。
2017年10月,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承认旗下3家工厂及一家子公司存在长期篡改部分铝、铜制品的质量数据,冒充合格产品出售给客户。本次案导致近500家企业“中招”,除众多 汽车 厂商外,还包括新干线列车、喷气式支线客机及航空行业等。甚至日本自卫队的导弹、装甲车等军工产品也用了这些零部件。
2017年11月,拥有91年 历史 的日本化纤行业巨头东丽公司承认,旗下生产轮胎原材料的子公司“东丽混合线”在2008年4月到2016年7月间出现149例产品质量数据,波及13家企业客户。
2017-2018年,日本有色金属巨头三菱综合材料公司爆出篡改产品数据丑闻。因为三菱电线工业和三菱伸铜存在篡改产品数据行为,近300家企业受到影响,甚至涉及日本自卫队的舰船和飞机引擎。
2018年,川崎重工违规将底盘削薄,导致JR西日本新干线底盘断裂。
2020年10月,日本知名乳业品牌“雪印”因质量问题回收大约40万罐液态婴儿奶。出问题的原因是奶液可能混入了金属罐外包装的小碎片,婴幼儿食用存在安全隐患。
2021年2月,成立于1946年的老牌日本制药企业小林化工公司,被曝出长达40年的丑闻。因为一系列违规操作,其生产的一款口服抗真菌药导致239名患者 健康 受损。据了解,小林化工公司在制造这些药品的过程中,混入了达日本相关规定最高限量2.5倍的催眠成分。
“日本制造”频频砸自己的招牌,与日本国运的衰落其实产生了共振。
1、从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之后,日本制造业开始走下坡路,并萎靡不振。从客观方面来看,日元加速升值、世界经济走势下行、市场风向变化等,都重创了日本制造业。
2、最严峻的问题是,日本的人口老龄化持续加速,近些年每年出生人口都低于100万,产生严重的后果。没有需求,就没有市场,最终会传导到制造端。
3、勤奋敬业、追求工匠精神的几个世代慢慢逝去,“日本制造”也走向没落。日本制造的大丑闻都是在2002年前后开始集中出现。最重要原因或许是,日本战败后最敬业的一个世代已经逐渐凋零。
当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破船还有三千钉。
“日本制造”虽然在下游溃败,但其仍然在产业链上游占据重要地位。
譬如体现精工水准的光学仪器,“日本制造”依然有口皆碑。日本相机镜头和摄像头拥有绝对领先优势,全世界众多医院都在用日本研发的精密医疗设备。
《德温特2018—2019年度全球百强创新机构榜单》上有39家日本企业,居全球第一。而大陆跻身该榜单的企业仅有3家,分别是华为、比亚迪、小米。
不过,显而易见的是,日本的优势并不能永久保持下去。无论是理工人才数量、投资力度和市场潜力,未来都不属于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