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性取向是由什么决定
性取向是由什么决定
性取向是指“持久性的对一个或两个性别产生的情感、浪漫和性吸引。”单从字面上的意义来理解,性取向的定义中没有提及性行为。所以,首先应该区分开性取向和性行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性取向不是一种选择,也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它在个体出生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下来了,不受环境影响而改变。科学界的对于性取向的共识指出,性取向是持久性的,不可改变的。
性行为不代表性取向
但对于人类来讲,性行为是高度可控的。所以一个人完全可以有与性取向不相符合的性行为。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性取向就会导致什么样的性行为。个体被异性吸引一定渴望和异性发生性行为;个体被同性吸引一定会渴望和同性发生性行为。
但是,这个命题的反命题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说,个体和异性发生了性行为,不一定表明他(她)的性取向一定是异性(异性恋);个体和同性发生了性行为,不一定表明他(她)的性取向一定是同性(同性恋)。也就是说,一个异性取向的人,可能涉入同性性行为,而一个同性取向的人,可能涉入异性性行为。
是同性恋多了吗?
所谓“同性恋越来越多”的说法,实际上就是对这个问题缺乏知识造成的。也是在具体每个文化中,“同志”的比例有很大差异的原因。实际上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开放,越来越多的同性取向的人更早地意识到自己的性取向,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人敢于在自己生活中(或至少在一定范围内)以自己的真实本质生活,才给人这个所谓“同性恋越来越多”的印象。
什么时候能知道自己的性取向?
一部分青少年在12岁的时候已经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性取向了。另一部分青少年要在12岁-16岁的阶段继续探索自己的性取向并逐步确定下来。绝大部分人在20岁的时候都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性取向了。但是也有一些人可能在40-50岁才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性取向并深信不疑。这些情况都是正常的,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性取向的早晚,与个人经历、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有很大的差异。
很多人仅仅通过机械摩擦,就能勃起甚至达到,所以仅依靠性行为判断性取向,是完全不可靠的。性取向的定义是指对于某个性别(或)的望和感情欲望。所以判断性取向,两个因素都需要具备。
性取向的出现,并不须要有性行为或感情关系经历。有些人错误地以为,如果没有尝试过,性取向就无法判断。性取向实际上是一种直觉,即使一个人在还没有任何性经验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判断自己的性取向。有些人常用“喜欢”来表达亲密关系,但喜欢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但如果不具备性吸引,那显然也与性取向无关。同性性取向的人,完全可以喜欢异性,也能有很深层的友谊。性取向是只有本人自己,通过自己的直觉,感觉性吸引和感情欲望,才能做出判断的。